“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育种”创新团队目前有棉花和油菜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棉花方向涉及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前沿技术、物信息与大数据分析、新材料与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油菜方向涉及油菜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综合利用。
研究方向一: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前沿技术、物信息与大数据分析;新材料与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该方向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天真教授领衔。目前团队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名、光彪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1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1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2019年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团队主要开展分子遗传学、大数据时代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学基础前沿研究 (高水平论文);面向未来五到十年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创制等(专利);棉花精准育种与产业化(论文写在大地上)。团队育成了我国长江、黄河和西北内陆三大主产棉区审定的高产、优质、抗虫、专用等棉花新品种18个,它们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在 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PNAS、Plant Cell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植物新品种权10件。
近几年代表性成果:(1)揭示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的起源和种间分化的遗传机制,阐明了陆地棉广适性、长绒海岛棉优质的遗传基础,研究成果于2019年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被人民日报头版、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基金、BBC news等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获浙江大学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提名奖;(2)研发首款棉花液相芯片,为棉花精准育种装上“浙大芯”,该成果已在多加科研单位开展育种利用。
该方向由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油菜首席周伟军教授领衔,在油菜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综合利用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教授2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2名、其他科研人员3名、博士后8名、博士与硕士生30余名,承担科技部863、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国家基金等40余项。
团队育成了“浙大七彩油菜”及“浙大系列”优质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浙农大601、浙农大605、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浙大635、浙大649等,并通过国际合作,创制了芸薹属异源六倍体油菜人工合成种,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浙大622、浙大630等品种品质特优:浙大622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9.6μmol/g、含油量48.34%,优于油菜品质审定标准,属于高油份双低优质油菜品种;且浙大630、浙大635也均具有特异的黄褐籽性状,含油量双双再创新高,分别达到49.21%、50.64%,在全国油菜品种中位居前列。团队创制了白色、黄绿、土黄、橘黄、粉红、橙红、紫色等多种花瓣颜色的优质高产“浙大七彩油菜”,即浙大白、浙大绿、浙大杏、浙大橘、浙大粉、浙大橙、浙大紫,他们兼具食用、观赏、蜜源、油用、饲用、肥用等价值与乡村农旅等优点。团队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5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5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