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平台

“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育种”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6-21作者:浏览次数:133

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育种”创新团队目前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水稻重要种质创制、育种技术创新以及功能特色新品种培育和农作物生物育种研发。

研究方向一:水稻重要种质创制、育种技术创新以及功能特色新品种培育

该方向由舒庆尧教授团队领衔。为推进团队发展,结合浙江大学本部优势,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以及安徽安庆未来技术研究院资源扩大团队规模,目前有教师12人、博士后2人、研究生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20人)、财务助理1人。团队以功能特色种质与重要基因资源创新、水稻育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及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培育优质杂交与常规粳稻新品种及功能特色新品种,实现水稻功能Plus,引领水稻育种技术进步和发展新方向。研究重点包括:(1)适合水稻育种应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创新;(2)功能特色水稻种质创制及创新与跨界应用;(3)籼粳杂交优势利用关键技术、新来源不育系及材料的创新与品种选育;(4)水稻优质、抗虫、简易生产等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5)规模化水稻花培技术及其育种应用;(6)水稻开花与育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及表观遗传变异及其调控与利用。

迄今,水稻新品种方面,团队先后育成30多个,其中在国内外率先通过审定了浙大两优宜糖籼1号、浙大锌稻、浙大粉彩禾、农两优渔1号等功能营养、创意农业及种养结合的系列功能特色新品种,助力全国各地乡村振兴,2018-20216次被农业频道科技苑、致富经及三农群英会栏目专门报道。

理论技术方面,团队先后发表中文论文200多篇,SCI收录100多篇,分别被引用30002500余次,2018年发现了5-羟色胺在调控水稻植株抗虫性中的作用,该项成果发表在Nature Plants期刊,同时获得浙江大学2018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研究方向二:农作物生物育种研发

该方向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沈志成教授领衔。目前课题组共有教授1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2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7名。本团队主要从事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研发,并利用植物保护学与作物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了一个从功能基因挖掘、转化体创制和筛选、国内国际安全评价和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产学研结合平台。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的多项研发任务,其中主持的千万级项目5项,获得授权的国内外专利已超过30个。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瑞丰125”、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和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nCX-1”均已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成功导入到国内外80余家种业公司的100多个优良品种,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化前的准备工作。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2005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13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