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团队采用芸薹属种间杂交、胚挽救、分子聚合等前沿技术,成功创制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旱、耐盐、耐重金属等特异种质材料,选育出生育期适中、高油丰产、抗逆及适应机械化的“浙大系列”优质油菜品种浙农大601、浙农大605、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浙大635等。
浙大649:从自选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358”×本课题组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高油605”选系529杂交产生的F1、并经小孢子培养及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新品种。2019-2020、2020-2021年秋参加浙江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222.7 kg/亩,比对照增产12.24%;189 kg/亩,比对照增产5.0%),2022年9月完成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2)330260。为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中等,分枝位51.8厘米;单株角果数598.9个,每角粒数22.6粒,千粒重3.92克;籽粒褐色,芥酸含量0.73%,硫苷含量20.82微摩尔/克,含油量50.89%。为双低高含油量品种。
浙大635:从自选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316”×本课题组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高油605”选系417杂交产生的F1、并经小孢子培养及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新品种。2017-2018、2018-2019年秋参加浙江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193.60 kg/亩,与对照相仿;171.46 kg/亩,比对照增产16.28%),2022年3月完成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2)330067。为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中等,分枝位61.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80.6个,每角粒数21.8粒,千粒重3.91克;籽粒黑褐色,芥酸含量1.14%,硫苷含量22.16微摩尔/克,含油量50.64%。为双低高含油量品种。
浙大630:分枝数多,结角层较厚;花呈橘黄色,绚丽丰盈,花香浓;品质优,籽粒褐黄色,含油量高达49.21%、在全国常规品种中位列榜首;油质好,清亮透明、香味浓;抗性与丰产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综合表现优异,2019年以来均入选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已在农业部登记适宜在浙江、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浙大622:熟期适中、株高中等,花呈鹅黄色、鲜艳亮丽,籽粒褐黄色,含油量高(48.34%),品质优;抗寒性与抗湿性强,抗病性与丰产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2014年育成以来连续入选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已在农业部登记并大面积推广种植。
这些品种聚合了多个优异基因兼有较早熟、耐低温、抗倒伏等优点,可有效缓解长江下游茬口矛盾,对实现粮油全年高产以及机械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浙大系列”品种自审定以来均被列为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且近几年推广面积持续上升,占浙江省油菜总面积近1/3,深受农户欢迎。同时在安徽、江西、江苏、湖南等省市也有较大推广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附图:
浙大619品种登记证书
浙大622品种登记证书
浙大630浙皖赣苏湘五省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