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汇聚浙江大学A+学科优势,以乡村振兴顶层设计、现代农业产业、国土空间与政策、人工智能大数据、艺术乡建等国家级团队为支撑,谋划乡村发展,提供以浙江大学为牵头单位从规划到落地实施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完成不同层级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示范带、未来乡村、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农业产业、农业片区、农业园区、农业景观带等规划编制五十余项,大部分项目已落地运营。
1、先产后景,运营前置。团队注重谋划乡村产业发展,以产业为核心,以运营为抓手,以乡土景观为外在体现。在浙江乐清乡村振兴系列规划中全面指导乡村产业共富与基础配套建设,提出“产景融合·乡贤助力”理念,成果获得时任省委省政府多位主要领导批示。在山东临沂东蒙美丽经济规划中提出新驱动、新机制、新业态,“校地共建·重振老区”,为老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探路。在浙江舟山马岙街道未来乡村建设中提出“善治赋能·未来研学”,以产富村、以数治村、以文靓村,入选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2、科技赋能,一地一策。以浙江大学科技力量赋能乡村,因地制宜开展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乡村规划工作。在浙江舟山系列规划中,联合浙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打造乡村AR智能导览、数字博物馆,联合浙大育种技术,为农业园区提供水稻、果蔬新品种和新技术。联合地方政府,在温州乐清共富示范带项目中提出“灵台仙米”万元增收计划,通过舟山马岙“善自分”、湖州德清“生态绿币”、温州北塘“田园币”等方式提出乡村四治融合途径,以特色品牌激发乡村活力。
3、改革探索,校地共践。以乡村建设经验探索农村改革方式,以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村建设,形成正向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在湖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农村综合改革系列项目中,判断发展症结、聚焦要素盘活、实现综合改革,辅助地方政府完成从方案申报、提升到总结提炼各阶段工作。其中湖州农综改项目凝练出“135”改革经验,被国家财政部调研组采纳为农综改转移支付政策的典型。
附图:
山东临沂东蒙漫游小镇施工前后对比
浙江温州“山水雁楠”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地标施工前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