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这番趣景每年夏季正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屏南镇横溪村上演。“稻蛙共生、一地两用、一田双收”的绿色循环生态种养模式打开了农民致富的新大门,而这正得益于我院舒妙安研究员参与指导筹建的全国首个稻-石蛙种养模式。
石蛙,学名棘胸蛙,其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被称为“百蛙之王”,养殖经济价值较高。2005年开始,舒妙安作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派驻龙泉市屏南镇以来,依托其为“三江”(瓯江、闽江、乌溪江)之源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地小溪流密布、水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专业所长提出了在龙泉开展石蛙养殖的想法。
屏南镇地处偏远,石蛙养殖是一件新事物,当地村民从未接触过。舒妙安从开始建场到苗种放养、养殖过程、病害预防,全程为当地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帮扶,目前龙泉市石蛙养殖分布在全市11个乡镇街道,龙泉已成为浙江省从事石蛙养殖农户数量最多、养蛙规模最大的县级市,石蛙养殖产业也成为龙泉市政府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
2021年起,舒妙安指导龙泉市三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尝试稻-石蛙养殖。通过田间种稻、蛙吃稻虫、稻遮蛙阴、蛙粪肥田,加之稻田引用龙泉凤阳山的高山泉水灌溉,形成了生态有机的正向循环,实现以蛙产业带动水稻产业升级,大幅度提升农田综合效益。在此过程中,舒老师全程跟进,解决了石蛙养殖槽设计、防逃防鼠设施、夏季降温设施、苗种放养规格、石蛙病害防控等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一亩地的石蛙产量在2000斤左右,亩效益可达7~8万元,稻-蛙种养基地已初具规模。
放眼广袤田畴,在稻米的阵阵清香里,稻-石蛙模式创新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高效,赢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近年来,我院科技特派员积极指导种粮主体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式,主动作为,以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为己任,创造稳粮、增收、富农、惠民的多赢局面,共富之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