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深耕细作皆学问 稻花香里说丰年——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工会开展以劳动精神打造育人强师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06-18作者:浏览次数:2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力量,其角色与责任不容忽视。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者先教育,614日下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工会以“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围绕“师说·侬农情怀”主题分享会、结合“农生四季情暖一会”的季度集体生日会,重点开展了以劳动精神打造育人强师系列活动。

(一)师说系列讲座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浙大,有这样一门课:同学们放下手机、撸起袖子,走上田间地头,细心育苗、认真除草、精准施肥,一边体验劳作的锻炼,一边享受收获的喜悦。

此次师说·侬农情怀系列讲座,有幸邀请了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学校首门劳育类通识课程《农事劳动实践》的主讲老师宋文坚教授,作关于《大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士良主持。

“学生表示:劳动之后,饭都能多吃一碗了!”“通过劳动,让学生对光盘行动有了深刻理解”。“浙大版《种地吧》是如何耕出高校育人新思路的?”结合三年多的开课经验,宋文坚老师从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劳动课程的育人实效三方面阐述了让“田里上课”成为高校教学新潮流、让劳动教育成为大学教育新常态的现实意义。

农业难,年年难过年年过;劳动美,代代传承代代传。农业劳动之美,或许就在藏在接触土地、接触播种、接触农作物带来的踏实感,以及不经意间抬头时被自然风景震撼的惊喜感之间。

党委书记王建军总结表示,劳动课重回浙大校园属实来之不易!当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浓厚氛围仍记忆犹新,如今“像父亲一样”“像外公一样”亲手指导农事劳作的老师也是40多年前原浙江农业大学农场劳动课的指导老师。让劳动课回归课堂、回归大田,是农业试验站开设《农事劳动实践》一直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希望试验站、新农院的任课教师们继续“上好课、下好地”!

(二)彩稻插秧活动

彩稻插秧是一种学问,它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准把控从苗床移植到田间的时间,为水稻分蘖拔节做好准备;又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充分利用从彩色稻叶到彩色稻子的色彩变化,种出乡村振兴新面貌。

深耕细作皆学问,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田间地头,教职工们纷纷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踏入泥泞的水田中。他们手捧秧苗,在“紧拉线、轻分苗、直插秧、快提手、稳后退”的分解动作下,认真细致地将彩稻秧苗插入泥土中,以躬耕之姿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三)第二季度集体生日会

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课堂里,把“传道授业”践行在广袤大地上。通过这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广大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更是让大家通过亲身参与农业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大劳动”观的内涵,为更好把握 “授业”与“传道”的协同关系、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打下坚实基础。

青年强,则国强。立足广大青年教工人生事业发展“拔节”关键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工会将继续结合“农”生四季、“情”暖一会的集体生日会开展“师说·侬农情怀”主题分享会系列活动,以初心、匠心、爱心、诚心、廉心的“五心级”服务助力青年教工“拔节成长向晴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2005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13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